發現香港□鐘曉慧
  前兩日,港府公佈名為《集思港益》的人口政策咨詢文件,建議從五大方嚮應對本地勞動力萎縮,應對人口老化帶來的挑戰。吸引海外及內地專才來港,是其中一個方向。一周前媒體更加放出風聲:來港讀書的內地學生,畢業逗留期限可能可以從1年延長至2年。畢業後有兩年時間慢慢搵工,不用急急腳走人。當時一陣熱議,不過現在看來大家被人放流料,集體表錯情。話又說回來,是媒體收錯風,還是在目前形勢下,政府怕再刺激香港人上街,於是臨時轉舦呢?耐人尋味。
  但是有一點很明確,在吸納內地人才問題上,政府的政策方向是放寬而非收緊,未來會出台更積極的措施。現在問題反而是政府盛意拳拳,港漂圈內似乎反應冷淡。身邊不少朋友覺得延長多1年,對留港激勵作用不大。大家各有理由,不過共同的感慨是,這兩年香港人對內地人越來越不友好,甚至充滿惡意和歧視。港漂們跟香港人格格不入,扎根的心也淡了不少。不能否認有些香港同胞對內地朋友有時的確以偏概全,甚至狹隘極端。另一方面,可能也要想想,我們自己的一些做法和心態,是否也加深了彼此的隔膜。
  我是廣東人,從小看T VB電視劇長大,香港的遠房親戚也見過幾面,發現兩地的交往和相處之道,十幾年間變化很大。其中一個體會是,新一代來港生活的內地朋友不如父輩入鄉隨俗。小時候去香港玩,大人會反覆叮囑,不能隨地扔雜物,搭電梯要靠右站,搭巴士上車要排隊。所以香港留給我最深印象反而是守規矩、有秩序。而很多老一輩的香港人也感嘆,當年第一代內地移民,會很主動融入香港社會。但是,現在內地同胞到了香港,許多人不太願意接觸香港社會,通常小圈子扎堆。有位做宿舍管理員的朋友告訴我,每個學期總有內地同學要求換宿舍,要跟同樣是內地來的同學一起住。既然不想和本地及外國學生相處,為什麼來香港讀書呢?
  而且,入鄉隨俗是許多香港人非常看重的一點。我認識的香港朋友只要到了內地,開口就說普通話,不管說得有多爛。內地的飯桌文化他們其實不太能習慣,照樣頂硬上。到了別人地頭,自然是自己去適應當地,沒理由要對方來遷就自己。港人和我們的父輩,都知道“入境問禁、入鄉隨俗”的重要性。要改變香港同胞對我們的一些看法,獲得更多的善意和接納,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港漂們自己,還真不是取決於政府推出某條利好政策。
  逢周六齣版  (原標題:新一代港漂,不要只會“漂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rnhdp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